投影方式大于150万比例尺(不含150万),*三次土壤普查,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大于11万比例尺按3°分带,15~150万比例尺按6°分带。小于1100万比例尺,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地区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大地坐标系”;3投影与坐标系对成果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三次土壤普查数据汇交,某些土壤属性如出现明显不同于周边的情况,应说明原因。2区域不合理性检查
山东得正工程测绘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数据调查测量采集公司,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外业人员从事数据调查采集测量等业务。
公司先后从事过poi采集,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制作,房屋建筑调查,**设施调查,房屋*调查,*三次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公司,自然灾害调查,*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公司近期参与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山东省试点平阴和试点滨州,博兴,北京昌平试点工作等。
地表动态反馈在平原或地形平缓的地区,采用地表动态反馈模式来解决基于土壤—景观关系的制图方法推测平缓区土壤空间分布。将太阳辐射作为对地表的输入,1天内地表热状态的动态反馈特征,利用时序遥感数据(如MODIS,每日过境)获得地表面发生的动态变化作为平缓区土壤制图的环境变量。6其他变量的表征与数据处理
数字土壤制图反映的是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主要基于两个理论基础,是土壤成土因子学说,即某一地区的土壤,是土壤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因素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所形成,*三次土壤普查内业第三方队伍,其土壤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具有协同变化的关系;特定的环境条件组合形成特定的土壤,相似的环境因子组合布着相似的土壤,环境组合越相似,其对应的土壤越相似。个理论基础是地理学定律,即环境因子的连续性造成土壤空间分布呈现连续渐变的特征,表现为空间上距离越近的点位土壤属性越相似;相邻两种土壤类型间在空间上往往没有明显的界线,而是呈现出一个过渡区。1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附录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