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土壤普查形成的专题调查评价图主要有耕地质量等级图酸化土壤分布图盐碱化土壤分布图黑土资源退化分布图土壤碳库与养分库贮量图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专题调查图等。2土壤专题图土壤属性数字制图模型精度的验证指标主要有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等。其中,*三次土壤调查外业调查采样数据整理,对一般面积大小的农业区县,表层样点数平均达1000个以上,一般决定系数R2应大于0.5以上;均方根误差数值越小越好。2模型评估
环境变量提取栅格数据精度,要优于表1或表2的像素(像元)分辨率。其中,表1精度适用于大范围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区域,例如平原粮食作物区;表2精度适用于种植结构复杂的小范围地区或地块破碎区域。1不同尺度的精度要求3环境变量制备及质量检测测试方法分区标注,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测试方法的指标,*三次土壤调查,标注其所在区域,用于分别成图。
省级成果图在县级成果图基础上,通过GIS栅格数据精度转换的功能,*三次土壤调查外业调查采样第三方机构,以省级比例尺对应像素精度进行转换。像素精度转换主要体现了制图综合中“图斑合并”“图斑取舍”和“轮廓简化”的方法,取像素面积值作为转换后像素属性值。逐级汇总了县级与省级成果图图面的趋势一致性。特殊区域的处理见3。
土壤属性和功能性评价图中,对面积小但有特殊指示作用的区域,如敏感元素属性较高区,或评价图中的较不适宜区严重退化区等,如需在中小比例尺图中予以体现,这类区域需根据原区域长度和面积,事先计算可显示的长度和面积大小,通过模型处理,单独进行像素转换,并将其替换到制图综合后数据图层中。制图综合后数据图层,不宜作为各类上报的数据统计基础图层。3特殊区域的制图综合土壤属性及评价结果的统计,*三次土壤调查外业调查采样实施方案,须以精度,即县级制图成果数值为基准。对样点相对少的区域,经检验后采用适合的精度(比例尺)进行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