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相对成熟区域较优的方法。现有方法均基于一定的数学假设,*三次土壤普查外业取样队伍,尚无单一方法或统一固定的环境辅助变量,可以适合不同地貌类型区域。因此,针对制图对象,*三次土壤普查,选择适用的制图方法类别;针对具体土壤属性,根据制图区域特征和范围(尺度),结合样点的密度和均匀度,*三次土壤普查外业采样队伍,选用相对成熟的,精度检验较优的方法,且方法不宜过于繁杂。2因地制宜原则
表2制图比例尺及对应的栅格数据像素分辨率小比例尺1100万1000150万250中比例尺125万90110万5015万30例尺11万5建议像素分辨率m比例尺类型成图比例尺栅格数据(适用于大范围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区域)表1制图比例尺及对应的栅格数据像素(像元)分辨率
利用土壤属性与环境辅助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模型,需使用环境变量数据。目前主要利用除时间因素外的成土因素信息。特别是在地面有起伏的区域,因样点数量的局限,*三次土壤普查方案,可采用此类模型提高制图精度。这类模型均需提取栅格格式图层数据参与模型制图。2环境变量的提取1400万1000小比例尺1100万250150万90中比例尺125万3015万10例尺11万5(适用于小范围种植结构复杂或地块破碎区域)
通过两种方法从土壤图中提取隐含的土壤与环境关系,主要用于一是在土壤分布范围内构建环境协变量的频率分布曲线,以此来代表土壤与环境关系;二是基于已有土壤图提取训练样点,然后使用统计或机器学习算法归纳出样点所代表的土壤与环境关系。7已有土壤图数据处理与知识提取在平原或地形平缓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温度植旱指数(TVDI),得到土壤湿度变化指数(HCI)作为环境变量,获取HCI与土壤质地等土壤属性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