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土壤制图基于二个理论基础一是土壤成土因子学说;二是地理学定律,即土壤属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连续渐变的特征,空间上的点相距越近土壤属性越相似。目前,土壤调查外业调查采样数据整理,在数字土壤制图领域比较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类地统计学方法确定性插值数理统计机器学习和模糊推理方法。2数字土壤制图的主要方法
地统计学方法的是区域化变量,基本工具为变异函数,利用样本信息进行空间插值,获得变量的空间分布(HILLEL,199。该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引入到土壤学的研究工作中(CAMPBELL,土壤调查外业调查采样调查队伍,1978;YOSTetal.,土壤调查,198,其中以克里格插值及其衍生方法代表性。1地统计学方法
省级成果图在县级成果图基础上,通过GIS栅格数据精度转换的功能,以省级比例尺对应像素精度进行转换。像素精度转换主要体现了制图综合中“图斑合并”“图斑取舍”和“轮廓简化”的方法,土壤调查数据汇交,取像素面积值作为转换后像素属性值。逐级汇总了县级与省级成果图图面的趋势一致性。特殊区域的处理见3。
土壤属性和功能性评价图中,对面积小但有特殊指示作用的区域,如敏感元素属性较高区,或评价图中的较不适宜区严重退化区等,如需在中小比例尺图中予以体现,这类区域需根据原区域长度和面积,事先计算可显示的长度和面积大小,通过模型处理,单独进行像素转换,并将其替换到制图综合后数据图层中。制图综合后数据图层,不宜作为各类上报的数据统计基础图层。3特殊区域的制图综合土壤属性及评价结果的统计,须以精度,即县级制图成果数值为基准。对样点相对少的区域,经检验后采用适合的精度(比例尺)进行制图。
气候因素在较大范围内主要考虑大气候,通常选择年均温年降水积温或相对湿度等因子,并根据制图比例尺选用,或利用气象站点生成相应像素分辨率的气象因子栅格数据。1气候变量的表征与数据选取目前常用的环境变量主要包括
】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通常直接获得母质信息非常困难,实际制图中,常以地质图或地貌图来代替土壤母质分布图,这些地图上的信息通常为矢量化表达的地质类型。也可以从分级到土种的例尺土壤图中,通过土壤类型信息提取,提取方法参考5。2母质变量的表征与数据处理而在较小的气候范围内,大气对土壤的影响基本是均值的,可以忽略。相比之下,小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信息可体现小气候对土壤的影响。